中国汽车绞盘网

技术支持

汽车运动



   当前位置 : 首 页 >>  汽车运动 >> 正文阅读
车载人生:越野者张亚军的四个状态
发布时间:2011/3/25    来源:新浪汽车   作者:绞盘专家组    点击数:
工业绞盘
  张亚军,北京非常有名的“越野人”,是最早从事汽车运动的一批人之一。从小练过武术的他,差点成为武术明星。18岁成为一名警察,干了三年,耐不住寂寞的他,决定下海经商,做过包工头、开过餐馆、彩印社等行业。1996年开始从事汽车运动至今。他把自己所走过的路概括为四个状态。以下为聊天实录。

  第一状态:当警察之前

  新浪汽车:你在越野圈内知名度是非常大的,经历也比较丰富,小的时候练过武术,另外还做过警察,以及其它的职业。

  张亚军:我觉得真的和经历挺有关系的,因为从小在武术队,然后从武术队出来之后跟着去拍了几部电影、电视剧,最后去了公安局。然后从公安局出来之后下海做生意,到现在又回到汽摩协会,对于个人来说,总是对新鲜事物比较好奇。期待一些新的东西出现,总是寻找一些新的奋斗目标,这是说得大一点的。实际上是寻求刺激的生活状态。其实跨度挺大的,但从我个人来讲,我觉得跨度不是很大,总是在一个很少人去做的行业里不断地周而复始地延续着小时候圈定的状态,包括现在的工作也是这样的,好象不是很稳定,但又是充满刺激,在充满未知的状态里工作和生活。就像很多自驾车旅游的那些人一样,为什么很多人出门旅游,可能很多人也讲不出什么东西,但实际说是对未知世界的了解欲望,就像打开一扇窗一样,他能够得到什么?可能是感官上的刺激或者是视觉上的刺激,或者是吃大餐,品尝各民族的风味。这对他们到底产生什么影响?我觉得不一定太大的影响,但我想出门了就会有所改变,最起码出门之前和出门之后的思想状态是不一样的,所以我觉得这也是很多人很盲从,为什么又有很多人愿意出去自驾车旅游的原因。

  我应该是分几段来说,在公安局之前是一个状态,比如在武术队,那种状态下都是鲜花掌声,做运动员,拿成绩,虚荣心得到满足。



  新浪汽车:做了几年运动员?

  张亚军:我是1977年到的什刹海体校,然后1983年出来。在东城体校是1973年开始。差不多是十年,别人说十年寒窗苦,我是十年雪上功。

  新浪汽车:当时好象还拍了很多电影?《少林俗家弟子》剧组是不是找您了?

  张亚军:当时我已经在那个剧组了,而公安局当时在招员,家里觉得这个工作很稳定,他们也比较有眼光,说公安局多好,中国就是这样的,一般父母会为自己的子女在某一阶段安排人生,我从那以后去了公安局。我比较喜欢公安局的工作,为什么把公安局的工作也归在前面一段呢?其实那时候公安局当时的服务意识还不是很强,人民公仆等等,当时去的时候因为年纪还小,对别人还是一种俯视的态度。

  新浪汽车:当时多大?

  张亚军:18岁,干了不到三年,这个状态就结束了。突然间想找点苦吃,不太安于现状了。在武术队和公安局都是很优越的,找点苦想实现自己小的梦想。比如说经常可以驾车出去,那么多名山大川,想去玩玩,想几点起、几点睡自己安排,想拥有自己的一台车,有很多梦想,在公安局肯定很难实现,所以从公安局出来了。下海之后,确实觉得随着自己的工作,梦想逐渐在实现着。

  第二状态:在路上

  下面进入了第二个阶段,老是觉得在路上的状态,老是被新奇的事物、新奇的行业所吸收。比如说做彩色扩印店,当时也买过机器,当时买的是日本的机器,当时在北京来说是早的,当时北京所有的扩印片都是到广东做慢片,北京只有几家做快片,后来我投入了做快片的行业了,后来做股票、做餐厅、做建筑等很多行业,我觉得都很有意思,每个行业给我带来的感受是全新的,在原来的状态下所没有的,所以更沉迷于对未知的向往,直至实施。包括有了一些钱之后,就开始打猎、玩儿,开越野车。当时年轻精力也比较旺盛,利用周五、周六、周日这三天和朋友开车跑到内蒙,周日半夜才回来,因为第二天他们都要上班。这种状态确实很有意思。

  第三状态:年龄不饶人

  到了1996年的时候,进入了另外一种状态,那就是第三个状态了,第三个状态觉得年龄在这里了,不能像原来那么盲从地追求,要冷静下来,原来的工作都是一种积淀,然后重新安排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就和“刘大地”商量,这个俱乐部是“蜂鸟”,是在1996年底计划,1997年实施的。这是经营俱乐部的阶段,认准了汽车俱乐部之后,想像蜜蜂或者是工蚁一样推动汽车俱乐部运动,后来和“大地”分开做越野者汽车俱乐部。那个阶段就是实实在在地做汽车文化,身体力行地对大家介绍汽车越野运动。

  新浪汽车:当时也比较早的越野俱乐部。汽车越野俱乐部有吗?

  第四状态:由汽车俱乐部转入协会

  张亚军:也有,但那时刚好是汽车俱乐部风起云涌的阶段,到2003年是一个高潮了,现在汽车俱乐部又走进了衰退期,这是第四个状态。在第三个状态下,推广汽车文化,和“大地”都是好朋友,主要是经营上有一些不同的想法,因为中国的汽车文化是一个刚刚开始的过程,没有可能有一个坐享其成的人,和他分开了。做“越野者”的时候推广汽车文化,主要从这样几个方面,一个是多做公益事业,比如说中国红十字会,北京红十字会、北京地震局等做公益事业。我们当时越野者女子车队从北京出发,经过天津、河北、山西,然后回到北京,那是为“中国骨髓血液病”的捐资,进行自愿献血。

  后来又到了百年不遇的大雪灾,由第一个中国越野者车队在受灾前把受灾区需要的棉被、药品及170多万的现金送到那里,内蒙红十字会的负责人,好象是“乌兰夫”的女儿,回来之后她还访问了我们越野者车队。大家觉得有车不单单能够满足对汽车运动的爱好,同时也能够为别人很多事情,包括1999年、2000年两年之内组织的活动,走遍了青藏高原,当时推动了一种越野者俱乐部在自驾车探险领域中不可替代的专业机构,两年之内把整个西藏走遍,而且在2000年的时候在滇藏线拍了一部电影《一路同行》,和德国巴斯夫合作,这部电影有很大的轰动,作为越野者的现行者,给他们留下了那一年度的永久的记忆。在2001年的时候,又拍了第二部,叫《分秒之心》,也是反映越野汽车运动的一部片子,女一号是“苗蒲”,这都是在CCTV6播出的,这使很多外地越野运动爱好者都认识到这项运动,同志这项运动认识了越野者。他们看到这个电影之后,越野者俱乐部是不是虚拟的,是不是拍片拟定的,然后他们打北京的114查了,结果真有,特别高兴。这就使得爱好这个运动的人参与到这个俱乐部中来。在我谈起做这项运动的身体力行的推广者还是非常高兴的,因为通过我们这么多的活动,通过蜂鸟,使这么多热爱这项运动的人进入到这个圈子里。我更高兴的是他们在这项运动里找到了几乎和我一样的感受,就像刚才所说的,这项运动能够彻底改变谁?当然改变不了,但做生意的人改变了不少,他们充满了生意的“铜臭”,找到了商机,通过参加这个运动觉得自己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变。

  举个例子,我经常听到身边很多人说参加俱乐部的活动之后,觉得真的不一样,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说在都市中,睦邻变得越来越差,随着都市效应的出现,这些道理大家都明白,但怎么更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呢?大家说越野运动更能够有拓展精神,重新认识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合作重要性。比如说他们自己自救,他们在出去的时候,遇到人有疾病,真的是一个人病了,牵动所有人的心。甚至包括在路边上有的突发事情,也是和我们走在路上的这些人息息相关的,他们从来没有把自己当做旁观者。比如说救过军车,军车都快掉到山地下了,被我们俱乐部救上来。当时还救过山队,挽救了人们的生命。他们觉得自己有这种社会的作用,以及别人的亲情对他的影响,这些都非常好。

  新浪汽车:现在咱们这边的活动多吗?

张亚军:越野者进入了下一个状态了。第三个状态就是踏踏实实要干点实事了,这个实事就是作为一个先行者推广这项运动,同时它也是俱乐部最好的一个发展状态。因为从1996年、1997年到2003年,刚好是老百姓事项汽车梦想的过程,可以说在那种状态下,俱乐部如果要做好就成功了,要建立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能够实现俱乐部的经营梦想,为更多的会员提供更多更好、更完善的服务,成为企业非常好的宣传平台,通过与这个结合,能够为社会做更多更好的事情。从2003年前来看,很多俱乐部都是像“流星”一样,当时很闪光,但很可惜后来没有坚持下来。现在进入了一种什么状态?就是2003年之后进入了一种消费者、购车者对俱乐部有一种重新审视、理智选择的过程,做俱乐部就更难了,更挑剔了。刚才我们所说的那种原始的冲动、那种创造已经不能深深地吸引大家了。那么应该向哪个方面发展呢?应该向更理智的市场去努力了,更好我也有一个换位,从2003年底北京市汽摩协会想成立一个越野委员会,我当时也答应了,我觉得换了一个平台,这个平台很好,和原来的俱乐部不一样了,然后在2004年成立了越野汽车委员会,这是汽摩协会的一个分支机构,它有很多优势,可以在北京政府这种高度做很多工作,所以利用了这个新平台,更好整合北京市的汽车越野运动。原来是一个经营者,现在变成了一种更大的市场管理者。我觉得这个换位也很有意思,也挺好。

  现在进入了第四个状态,我觉得主要从这样几个方面考虑,第一方面,真的要为政府做实事,真正能够为政府套安全技能驾驶培训的流程,然后通过这个效果影响到整个朝阳区,然后再扩大到整个北京市。

  第二部分要做品牌赛事的推出,北京要做最大的越野车生产基地,曾经是。而且也是全国最大的越野爱好运动者集中的地方。如果说没有非常好的赛事,也是非常大的遗憾。通过三届的“环北京”赛事已经奠定了一个基础,这两个赛事是“姊妹赛事”,环北京赛事是有一个参与的,而国际的,是中国的和国际的赛手有一个强强比赛的赛事了。而环北京是一个提高赛手的赛事。国际赛事方面我们和马来西亚越野组委会都建立了一个横向合作的关系。北京国际赛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第二变成一个协作体,给我们创造一个中国赛手走出去的机会。我们的赛手出去参与他们的,在2005年组织了那个赛事是到马来西亚去,这是走出去、请进来,能够加快中国越野车赛事的发展,也能够把国际越野挑战赛的品牌建立起来。

  第三部分要做一些大型的活动,像明年要做的是越野嘉年华大会,它更有意思,像饕餮盛宴一样,有五大主题区,赛事、音乐演出,展览展示、露营、自助烧烤饮食区。

  新浪汽车:现在北京有实体的越野汽车俱乐部大概有多少?

  张亚军:现在北京有越野车俱乐部的还有那么几家,但经营很好的就没有了,进入了一种停滞和半休眠的状态,有活动大家就聚在一起,不像2003年做越野者的时候,完全按照俱乐部的状态去管理,建立为会员服务的体制,为企业建立非常好的搭载平台,包括做公益活动等等,都是非常有序的。现在俱乐部经营得都不是很好。

  新浪汽车:比较功利化了,这样的更多一些。

  张亚军:大家都那么想,但现在偏好爱好者的群体。北京的俱乐部确实很多困扰,包括俱乐部经营好的时期已经过去了,想入会的人不太理智,入会的人会问俱乐部能够为我做什么,我才想办法参加不参加你,我交这个钱值不值,更趋于理性化了。还有很多人没有得到俱乐部经营宗旨,其实俱乐部经营宗旨是为会员搭建的平台,这个平台并不是你盈利的工具。如果说我不同意俱乐部不市场化去做,这样就没有创收和发展。你要建立好这个平体,你要想这个平台能否为社会,能否为企业做点事情。很多俱乐部说帮他们出主意,但我给他们出主意他们不听。但他们不听有他们的道理,因为建立俱乐部这个平台是需要很长的过程,需要付出的过程。像做“蜂鸟”,经营者确实是属于苦行僧的状态。

  新浪汽车:当时越野者发展的会员是多少?

  张亚军:我不做总经理是差不多1000多名会员,这是不交会费的。一起算上就更多。

  新浪汽车:但挺可惜的啊。

  张亚军:确实挺可惜的,因为社会的发展就是这样。像中国的汽车工业一样,它发展得非常迅猛,我们十年前都不可能想象,有一台车。没准,用很短的时间就实现了这个梦想。同时你不能想象能够把车作为你的一种载体,进入到汽车文化这个层次中来,变成了不仅是代步工具,能够娱乐人生,你都想不到现在实现了。它的发展是不等待你一个个体的存在。说“等一等”,我把步伐调整和你一样。

  新浪汽车:如果协会举办什么活动,怎样召集人?还是召集玩儿越野车的群体?

  张亚军:第四个状态下是面对整个社会,不只是喜欢越野的成员了,我们刚才说北京有五六家俱乐部,也有不喜欢和俱乐部玩儿的,但有很喜欢越野运动的爱好者参与我们的比赛,每个俱乐部有它独特的氛围,有的喜欢比赛,有的不喜欢比赛,就喜欢郊游,我们非常喜欢他们来,但同时更希望社会上对这项运动不了解的人到这个里面来,这是我们真正要做的。

  新浪汽车:北京玩摩托车的群体相对来说不是特别大吧?

  张亚军:北京的群体确实不是很大,这和政策有关系,因为一项运动的发展和政府的政策有很大的关系,比如说像汽车运动,外国人到中国来驾车旅游不是很方便,同时交通法也规定了改装车是不能上路的,不能自己私自对车体进行改装,这项运动也制约了发展。但这项政策也是非常正确的。我们经常用国外的例子来说国内,但这很不恰当。国外允许改装车上路,但有要求,首先对车辆改装有要求,对行驶的路线也有要求,不是说你随便改装一部车就能够随便跑了。游戏规则各国都是一样,是给大家制定的一个规则,像“二环十三”这些小孩。我们和交管局谈,在去年年底的时候谈,这些小孩有不好的地方,可以满足自己的欲望,在马路上跑来跑去的,我们开句玩笑,因为年轻不懂事。因为我们也有过年轻,也荒唐过。但你对他们也要尊重,开句玩笑,你对自己不尊重,也不能对他人不尊重。协会由我牵头,做北京首届直线竞速大赛。在这个赛事中看到很多在二环飙车的身影。这也很高兴,我们协会真正起到了作用。堵不如疏,我一看参加赛事的都是没有超过25岁的,开着上百万的车。有这些人的存在,就有这个市场的存在,我应该搭建这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让他们真正认识什么是真正的汽车运动。我告诉他们,你们这个年龄,你们这么玩儿,从运动角度来讲,你们非常热爱,家长也愿意给你们买车,但你们成不了中国的舒马赫,因为你们的年龄已经过了。你们要想怎么到这个运动中来,你要转换思考,你成为职业赛车手不可能了,比如说有直线竞赛,这是可能。这也是我们做的比较成功的事情——北京直线竞速大赛。

  新浪汽车:好象“二环十三妹”也参加了。

  张亚军:“二环十三妹”也是我们的承办单位。她们也是在这个活动中涌现出来的,我对她们讲,十三妹、十三郎是在特定时期的一个爱好者的缩影,这个东西不能让它太永恒了,因为原来大家不懂汽车运动怎么展现,包括明年要升级了,这些小孩提出做直线竞速满足了速度的感觉,没有满足驾驶技巧根本的提升,所以我们要试探性地推动“北京市耐力赛”的工作。我们把它也作为我们明年的工作重点,我们可以从两个小时、四个小时、六个小时、八个小时做起,让大家在耐力赛中找到速度的同时,也有耐力的培训。
   经典图文

KEW系列电绞盘
永磁直流电动绞盘,性价比首选

GEW系列电绞盘
串激直流电动绞盘,越野专用

   

NEW系列电绞盘
超强拉力的重载电动绞盘

   

液压绞盘机系列
液压绞盘:低廉价格获专业品质

液压绞车(专题)


品牌原装备附件:安装件、工具

越野装备(专题)
Copyright © 2004-2014 HI-ER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汽车绞盘网——中国首创、迄今唯一专业绞盘资讯与产品网站 QQ在线支持
联系地址:成都市高升桥路23号附23号  邮政编码:610041 全国咨询订购热线:028-88835485 传真:028-87712435
E-mail:cdhiera@gmail.com 更多绞盘周边产品:地锚千斤顶快装支架双电瓶隔离器